2010年前后,不少人对我说,我老家沧州一位叫木空的作家火了。四处探听了一下,木空居然和我曾经在一个大院工作。印象中他中等身高,气质中有着机关文字工作者特有的内敛和淡定,头绪里流显露正派人的器宇。 我次看他的作品是在北京南站,他的《小酒馆》系列摆在醒目的位置。第二次看他的作品是在汉王电纸书里。他的酒文化系列丛书跻身名家行列,被网友雅赞“当代酒场文化人”。
写酒人酒事酒场酒文化,一个非作家作品功力从何而来?“四不像”的言语,不够“文学”,是什么样的写作作风得到如此普遍认可?网络上言辞尖锐粉丝众多的“名博”,下载到理想中同样如鱼得水,网络写手如何成为畅销书作家?墙内开花墙外香,身边的同事朋友,基本不晓得作者木空是谁,非“文学中年”缘何忽然蹿红,一路走高? 理解与不理解木空的人,看了他的9部著作,脑子里都会冒出一大堆诸如此类的问号。关于沧州文学圈来说,如此的“市场化”现象更是值得深思。
我惊叹于他的发现——在今天的,找到酒文化这个角度,就是找到了发掘当下诸多创作题材的富矿。情场、职场、商场、战场、考场,简直每一个场的高潮戏都演绎在酒场。人世的机密、伤怀、奸谋和成败简直都在杯酒之间荡漾。写今日之的任何范畴,都离不开酒文化。不乏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、举杯浇愁愁更愁之类千古名句,也有武松十八碗豪饮的侠气。酒从文化的血脉中持续到今天,演绎的是“酒杯里有”的共同气候。推杯换盏之间,两性之间的爱恨情愁、各级官员的宦海沉浮、转战南北的商战硝烟……木空通通揽于笔下,木空的杯里有乾坤,木空的酒水照日月。他用不同情境写出了酒场的五语状态——慎言慎语、欢歌笑语、甜言蜜语、唉声叹气,不断到胡言乱语;他观赏酒场上五种人——准点到场的、说话算数的、喝酒办事的、信守诺言的、为不食言赶场的。他总结了酒场十大功用——社会交往的小平台,公关活动的敲门砖,了解应酬的必修课,聚会亲和的小圈子,繁华助兴的助推器,地道文娱的性情所,人之常情的集散地,第二职场的浓缩版,心情释放的晴雨表和不正之风的温床。他的酒场系列,故事中有泪水的凝结,篇章里处处是恼怒的欢场。